小鹏汽车在欧洲的发展

2024年6月14日, 法国华人汽车工程师协会联合中国旅法工程师协会、 全德华人机电工程学会共同举办 «中国车企走进欧洲 »系列讲座。本次讲座的方式独特,法国的嘉宾聚集在巴黎南郊,通过视频与线上嘉宾和观众交流互动。讲座有法国华人汽车工程师协会理事李铀主持,法国华人汽车工程师协会会长汪善进、中国旅法工程师协会前会长倪金城和全德华人机电工程学会副主席胡静文分别代表三协会致辞。

本次讲座主讲人是小鹏汽车西欧总经理强顺强先生。强顺强200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汽车系, 曾在丰田、奔驰中国等品牌营销体系任职,加入小鹏前任兰博基尼大中华区销售与网络负责人。2019年加入小鹏汽车,搭建了国内网络渠道体系,2020年开始作为海外业务营销服体系第一人完成了海外0-1的搭建,带领团队成功进入了拉美、中东、尤其是欧洲市场。

近几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突飞猛进。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949.5万辆,占全球销量的60%以上。2024年4月,中国市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突破50%。

强顺强介绍,小鹏汽车成立于2014年, 是家以技术为基因的企业, 用技术改变汽车的未来和人类的出行方式。得益于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优势, 小鹏汽车近几年增长迅速。2024年第4季度, 小鹏汽车销售量达6万辆, 同比增长170%。欧洲市场方面,小鹏汽车2020年首次进入挪威市场,之后快速扩张至丹麦、荷兰、瑞典、德国,目前在北欧几个国家中处于细分市场领先的地 位。2023年底, 小鹏G9位居丹麦和挪威2国市场中高档电动汽车销售榜首。今年, 小鹏汽车正式进入法国,准备今年开始面向法国市场销售高价位的纯电SUVG9与G6。小鹏汽车采取与本地经销商合作的方式,在全法铺开销售网点,目标是50公里之内有一个小鹏汽车销售站。

有关中国车企在欧洲所遇到的挑战,强顺强说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政府层面的政策变化,比如说法国的补贴政策,欧盟对中国电车展开的反补贴调查并从7月起临时征加关税,给中国汽车进口欧洲设置障碍;二是物流、运输费用长涨,成本增加;三是欧洲消费者以前对中国汽车品牌的印象普遍比较差。

回首这几年在欧洲的发展历程,强顺强感叹:雄关漫道真如铁,如今迈步从头越。从来没有随随便便一蹴而就的成功, 有的只是日积月累的坚持!

主旨演讲结束,进入圆桌讨论环节。参加圆桌讨论的嘉宾除强顺强总经理外, 还有小鹏汽车海外技术总监胡静文,法国总理府法国战略与展望总署高级专家倪金城,上海虹感微电子董事长倪扬,SHUJI 创始人、XBorne 合伙人宋松凯。

圆桌讨论讨论主要围绕以下几个话题:

  • 小鹏为什么要来欧洲?

强顺强说,欧洲是全球新能源汽车的第2大市场,因此是兵家必争之地。2023年,欧洲市场新能源汽车销量达320万辆,渗透率将近25%,增长空间很大。

  • 欧盟的关税大棒对中国汽车影响多大?

欧盟6月12日宣布自今年7月份起,对中国汽车临时征加关税,最高达48.1%。欧盟的这个决定其实在意料之中。尽管短期内会对中国电动汽车进口欧洲产生较大的干扰,但从日本,韩国汽车在欧洲的发展过程来看,这些影响都会是暂时的。长期来看还是取决于产品竞争力。强顺强解释,小鹏汽车短期的目标是在欧洲站稳脚跟,不追求销量, 而是致力于树立品牌的形象。汽车不单纯是以性价比来吸引用户的产品,品牌效应更重要。小鹏汽车希望持之以恒地做好品牌文化,让用户发现和接受小鹏。

  • 是否只有在欧洲建厂才能生存?

欧盟一方面对中国电动汽车征加关税,阻碍中国汽车进口欧洲,另一方面,欧盟多国政府明确发出信号,欢迎中国车企到欧洲投资建厂,其目的是为了保护欧洲的汽车生产链和就业率。在欧洲建厂似乎成了中国车企在欧洲发展的唯一可行之路。 但强顺强认为,中国车企在欧洲发展模式有多种,除在本地建厂方式外, 还有其他方式,比如说与欧洲厂商合作或代工,等等。  Stellantis集团与零跑汽车的合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对于后面两个问题,几位圆桌嘉宾分别发表了各自的观点, 尽管大家看法有所不同,但对中国汽车在欧洲的发展普遍乐观。从长远看,欧洲要实现零排放目标,需要普通老百姓都能买得起的零排放汽车,中国车企在这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价廉物美的电动汽车,符合欧洲碳排放大目标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