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AICAF 黄俊星 AICAF2025年04月07日
“AICAF Tech Talk”系列讲座活动是法国华人汽车工程师协会继“中国车企走进欧洲”系列讲座后推出的一个新系列讲座, 话题聚焦汽车行业的高新技术。本系列讲座的第一期于2025年3月29日举行,主题涉及自动驾驶与大模型应用。本次讲座非常荣幸邀请到了两位行业专家李文锋总经理和李赫瑄博士在线上给大家做了一个非常深入和紧扣技术前沿的分享,以下是关于讲座的部分精彩回放。
第一位分享嘉宾是李文锋总经理,他分享的主题是关于智驾下半场传统Tier1的思考和路径,他指出,传统Tier1比如保隆科技的优势在于硬件制造和供应链管理,但在智驾下半场,各大厂商硬件同质化严重,单纯依赖硬件难以维持竞争力。突围的关键在于构建技术壁垒,例如:
- 传感器矩阵的深度整合:像保隆科技通过胎压监测、毫米波雷达、视觉传感器等多维感知技术,形成差异化的产品组合。
- 系统级解决方案:从单一硬件供应商转型为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例如通过双目立体视觉替代激光雷达,结合空气悬架实现“魔毯”功能,为客户提供高性价比的场景化方案。
此外,大家还应该注意生态协同,传统Tier1可以通过与科技公司和初创企业合作来打破封闭的供应链模式,来弥补自身在软件和算法上的短板等等。
第二位分享的嘉宾是李赫瑄博士,他跟大家分享了“OpenAI和DeepSeek对自动驾驶功能验证的影响”。
李博士首先介绍了世界模型的概念,认为世界模型通过预测未来来理解现在,是自动驾驶领域的重要技术方向。他将世界模型分为三类:
- 视频生成模型:如通过输入文字生成视频的模型(如Solar),用于生成自动驾驶场景。
- 自动驾驶专用模型:基于激光点云生成不同天气或道路条件的场景。
- 智能体模型:用于游戏或机器人领域的智能体行为建模。
此外,李博士以一个公开的端到端网络模型为例,详细讲解了大语言模型在自动驾驶中的应用:
- 架构核心:理想通过变分自编码器(VAE)和大语言模型(LLM)结合,实现从多维感知数据到路径规划的端到端建模。
- 降维与概率建模:通过降维将多维感知数据转化为概率分布,再利用大语言模型进行路径规划和场景生成。
- 闭环验证:生成的场景用于仿真验证,形成从场景生成到算法优化的闭环。
最后,李博士认为,大语言模型为自动驾驶仿真验证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思路,通过生成多样化场景和挖掘潜在风险,可以显著提升验证效率和算法性能。当然,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仍需解决传感器性能、仿真效率以及多传感器融合等挑战。

两位专家分享完毕后,大家进行了踊跃的线上交流和切磋,大家都非常期待下一期技术交流活动的到来。
PS. 活动意见和建议
如果您对“AICAF Tech Talk”系列讲座活动有任何建议,或者有感兴趣的话题想要分享,欢迎与我们协会取得联系。我们鼓励会员及行业同仁积极参与,共同促进中法双方的技术交流,为汽车行业的发展贡献知识和力量。
讲座活动组织部联系方式:juanwong000@gmail.com